技术文档   Support
联系我们   Contact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技术文档 > 技术文献

质粒的鉴定、提取与纯化

2013-7-17 21:33:17      点击:


一、菌落PCR法快速鉴定阳性克隆

1、菌落PCR引物的设计

    ①、为了最大程度避免菌落PCR出现假阳性结果,原则上应将引物的一端设计在载体上,另一端设计在插入片段上,长度25碱基足矣;

    ②、为减少非特异性片段的产生,同时保证两步法能够有效扩增出目的片段,建议将引物的Tm值设计在62-68℃之间;

注:Tm值的计算请采用“最邻近法”(the nearest neighbor method),该法计算准确度较高,为多种计算机软件所采用(需要相关软件的同学请到FTP上下载“Molecular.Biology.Insights.Oligo.v7.37.zip”)。金斯瑞引物合成单上的Tm值经验证完全不准,请无视之!

③、引物设计时请适当考虑通用性,如插入片段为RxR,则可将引物设计在DBD区,相比之下,对这一区域做缺失研究的人较少,载体以PGL3系列载体为例,可将引物设计在荧光素酶的基因序列上,保证对PGL3-BasicPromoterEnhancer均有效;

④、目的片段长度在500 bp以上较为合适,一方面可以检测两段引物之间的序列是否出现缺失或插入,另一方面跑胶时条带也比较明显(碱基数越多则结合的染料越多)。

 

2、菌落PCR步骤

①、牙签挑取单菌落后,浸泡于200 µL无抗LB培养基中,旋涡混匀5-10 s,使菌体在培养基中均匀分布;

注:挑选单菌落时请挑个头中等,不大不小的菌落,这样的菌落呈阳性的概率较高。一般情况下,含有空载体的菌生长较快,故菌落大,不宜挑取,菌落太小则无法区分是空载体菌落还是还有目的片段的菌落,亦不可取。此为经验之谈,具体原因不明。

②、吸取1 µL菌液作为模板,进行15 µL体系的两步法PCR68℃延伸,98℃解链),剩余菌液4℃存放备用;

注:预变性(94℃)时间应延长至10 min,使菌体破裂。目标片段为1000 bp左右时,20循环已足够,若目标片段为500 bp左右,则建议进行25循环。菌液(尤其是DH5α)在接种前不可进行振荡培养,否则容易导致小摇失败(不长菌),经验之谈,原因不明。

③、PCR产物鉴定:方法一(推荐):取PCR产物(10 µL左右),加Loading Buffer后跑胶鉴定,凡没有特异性条带或泳道中明显的条带不止1条的,均可判定为阴性菌落,弃之。方法二(不太推荐,赶时间的话可以试试):在PCR产物(10 µL左右)中直接加入用TAE1/10稀释后的“UltraPower”荧光染料1 µL,混匀后等待30 s,之后于365 nm紫外灯下观察颜色变化,溶液呈浓绿色的可认定为阳性菌落(即PCR能够扩增出产物,但是不是特异不好说,根据以往经验,该法产生假阳性的概率<10%);

④、将阳性菌落所对应的菌液转接于20 mL含抗培养基中,培养15-16小时,保种后提取质粒(如有必要,可送测序)。

 

二、质粒的提取与内毒素的去除

1、小提试剂盒提取质粒

①、取菌液16 mL,平均分到4个离心管,离心后收集菌体,按小提试剂盒的说明书操作,提取质粒;

注:16 mL菌液裂解后,以两个吸附柱吸附即可(理论上可吸附80 µg质粒),使用更多的吸附柱不会提高回收率(经验)。另外,菌液多不代表质粒就提得多,16 mL20 mL,在相同的裂解体系下,其质粒提取总量相差不会超过10%(经验)。因此,使用过多的菌液除了增加产物中内毒素的含量外,无实际意义。

②、最后一步洗脱时,建议每个吸附柱加洗脱液(水或TE100 µL,洗脱一次后,再将洗脱液吸回吸附柱中,重复洗脱一次,一般情况下可提高洗脱率20%左右,同时建议暂时保留吸附柱,待检测质粒含量后再决定是否进行第三次重复洗脱。若菌体长势良好,该步骤可获得质粒约60-75 µg

注:采用更多地洗脱液有助于提高回收率,但过大的溶液体积将导致后续步骤(异丙醇沉淀DNA)中质粒的损失,故建议洗脱液用量为每柱100-125 µL

 

2、内毒素去除

①、取质粒溶液,加入0.125倍体积的3 mol/L乙酸钠溶液(pH5.0),置于冰上预冷5 min

②、向预冷的溶液中添加0.125倍体积的去内毒素试剂(Endotoxin-Be-Gone),混匀后在冰上静置10 min

③、将溶液转移到65℃水浴锅中,放置0.5-1 min,此时可见溶液变浑浊;

④、取出浑浊液于12000 rpm下离心2 min,转移上清液;

注:天冷时,③、④两步的间隔时间要短,动作要快,否则内毒素去除试剂将无法通过离心去除。此外,室温在25℃以上时,内毒素去除效果较好,步骤②-④做两次即可,室温较低时,应做三次,以保证内毒素去除率。

 

3、质粒回收

方法一(沉淀法):

①、内毒素去除后,加入1倍体积的异丙醇,于12000 rpm离心20 min左右(可在室温下进行)或加入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于12000 rpm冷冻离心20 min左右,即可在离心管底部看见DNA沉淀;

②、若采用异丙醇沉淀,则用75%乙醇清洗沉淀2次(12000 rpm,离心5 min)除盐;若采用乙醇沉淀,则清洗1次足够;

③、弃去上清液,空干乙醇,溶解质粒。

 

方法二(吸附法):

内毒素去除后,加入0.4倍体积的3 mol/L乙酸钠,取小提柱2根,将溶液均匀添加在吸附柱中,按试剂盒说明书回收质粒。

注:两种方法对质粒的回收效果没有显著区别(回收率为70%-85%),但相对来说异丙醇沉淀法对操作要求较高,且耗时较长,故建议使用吸附法。

  

广州健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徐华

200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