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防治知识须知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潜伏期约7天,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等方式传播,流感患者和隐形感染者是其主要的传染源。典型的临床症状有: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少数病例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目前,我州正值夏季流感高发期。
流感与感冒的主要区别:流感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大流行,但感冒无传染性,且多为散发;流感临床症状急起高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疼,但感冒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等临床症状。
面对流感要慎用“输液”。人一旦得了流感,“输液”不一定好得快,因为“输液”输的主要是抗菌素,抗菌素仅仅对普通细菌感染有效,对流感病毒感染引起“流感”根本无效,而且抗菌素用多了还会引起肝肾功能损害,抗菌素相关性腹泻,以及细菌的耐药性增加等不良后果。因此,对于流感而言,“输液”不是治疗的首选,若无细菌感染或无高热等严重临床症状,应以对症治疗为主,只要多喝开水、饮食清淡,注意休息,适当服用中药治疗,身体就会康复,不要动不动就开始“输液”。
目前,我州流感防控措施主要是围绕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要素开展,关口前移,重在监测,严防流感大暴发或大流行。一是控制传染源。及早发现疫情,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州人民医院和州民族中医院已被确定为国家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州疾控中心国家流感网络实验室每周对两家哨点的发热流感样病例进行病毒检测,以便第一时间控制传染源。二是切断传播途径。流感流行期间,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注意保持室内通风,老人、孕妇、儿童等易感人群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医务人员在工作期间戴口罩,勤洗手,防止院内交叉感染。三是保护易感人群。对于学校或托幼机构出现的因流感引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开展流感疫苗应急接种,最大限度保护易感人群。
- 上一篇:手足口病呈快速增长趋势 2015/6/4
- 下一篇:香港今年首宗本地登革热确诊 2015/6/4